材料一:博友的一篇文章《有难题了,怎么办?》提到部分学生喜欢学语文,但对语数外不太感兴趣,而总是以“题难,不会做”为理由而推脱开。
材料二:平时的自习辅导中,学生写作业的顺序一般也是先文科,后理科,往往是写完文科后,写理科的精力和时间都已经显得明显不足了。结果为了应付教师检查,或抄,或胡乱一写,应付了事。
以上现象,作为教师应该经常会遇到,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过在网上与部分学生的闲聊,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理科试题,有时虽然作业不多,即使只有两三道大题,但恐怕也需要思考好长时间。学生担心到最后这几道题没想出来,结果这项作业不但没有完成,其他的作业也完成不了。
二是语文作业一般都是“抄”的作业,几乎不用经过思考,抄着“记忆”,抄着“学习”就行了。而且作业往往比较多,就害怕一旦先写其他的,语文作业写不完了。
三是语文老师比较厉害,学生不写完作业,心中会有恐惧感。而且第二天就是语文早读,老师会及时检查作业,当天如果写不完,第二天就该挨罚了。这个因素里面当然还包括班主任效应,如果是班主任的学科,一般都会抽出时间写完的。
四就是兴趣的问题,有些学生本身就对理科知识感兴趣,而有些学生本身就对文字类的知识感兴趣。所以,兴趣会导向他们先写什么作业,想学什么学科等。
那么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该如何应对呢?我简要的想了几点:
一是年级主任应该在开年级会议的时候要求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不能让自己学科的作业就把孩子的空闲时间全部占完,那是一种比较自私的行为。
二是文科老师的作业不仅要注重量,更应该注重质。如果一个词语在第一遍的时候就写错了,那么他在写后面四五遍的时候就都错了,这样反而会巩固了他写错字的习惯。这几年的中招、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在命题时已经开始要求学生的创新与独特思维了,同时,更会去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社会热点的解读与思考,如果学生只会拘泥于课本,拘泥于学到的条条框框,是难以在选拔性考试中取胜的。今年本地的中招考试,学生都说考砸了,语文成绩考得都远远不如平时的成绩,政治成绩甚至也出现了滑铁卢。这真值得每位文科教师的思考?
三是“亲其师,信其道”,不管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应该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工作者的魅力,都应该想办法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想学习自己这门学科的强大兴趣和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是教师要提前广纳社会各种信息,尤其是社会热点,让自己学科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到学习本学科的“有用”,还能调动学习兴趣,当然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来解读社会现象,看透社会现象,这才是教育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真正目的所在!
2013-7-18 9:31:23
评论